
陽光訊(李旭 記者 劉杰)智能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是西安培華學院重點建設的二級學院,下設基礎系、電子系、計算機系、綜合辦公室、學生一站式服務站、智能檢測技術聯合研究中心及實驗教學中心。設置有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5個本科專業和計算機應用技術1個??茖I,面向全國招生,培養應用技術型專門人才。

人才培養模式
學院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學生應用能力及崗位就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積極探索并實施產學研一體化的培養模式。與國內知名企業共同打造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機制與平臺,共建專業、團隊以及教學條件,并實施職業教育, 形成了優勢互補、合作辦學、協同育人、按需定制培養以及零適應期就業的人才培養特點,為通信、電子、計算機信息技術等領域輸送亟需的應用技術型人才。
師資隊伍
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學術精湛、力量雄厚的專業師資隊伍?,F有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7名(西北大學電子信息專業碩士生導師),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應用型課程建設聯盟講師團成員2名,校級教學名師1名,校級教學新星3名,校級梯隊人才8名。
實踐教學條件
學院擁有良好的實驗、實訓等實踐教學條件,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支撐。實驗教學中心占地面積1400余平方米,軟硬件設備總值1700余萬元。學院擁有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省級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工作站各1個。擁有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現代電子技術應用開發、智能信息處理、移動通信、計算機網絡技術等17個功能完備、設備先進的專業實驗室。通過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煤航測遙感集團、西部云谷等知名企業開展深入合作,建立了一批校企融合、產學研一體的大型校外實踐實訓基地,以滿足校外實習需要。
專業介紹
01 電子信息工程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學?!皯眯吞厣涣鹘ㄔO專業”,師資隊伍由14名專任教師(博士4名,其中博導1名,正高4名,副高4名)組成。擁有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西北大學-西安培華學院電子與通信工程研究生聯合培養”省級示范工作站以及現代電子技術應用開發實驗室,為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支撐。
培養方向:電子產品設計與開發;智能控制與應用;物聯網系統開發與應用。
培養目標:面向電子信息行業,培養具備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具備敬業精神、團隊精神和社會責任意識;具備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能力;具備較好的溝通、交流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具備團隊管理能力和協作精神;具備堅實的電子信息工程基礎及專業理論知識;具備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國際視野和終身學習能力,能在電子信息工程領域從事電子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的研究、設計、開發、生產、管理和技術服務等工作的工程應用型人才。

專業特色:專業課全面實行項目與案例教學,以促進四大專業核心技能的形成;通過豐富的專業第二課堂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校企協同育人,為零適應期就業保駕護航。
核心課程:C語言程序設計、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分析、電路分析基礎、電磁場與電磁波、通信原理、數字信號處理、可編程數字邏輯電路設計與應用、單片機原理與應用、高頻電子線路、人工智能技術、嵌入式應用開發、移動互聯網應用開發、FPGA設計與應用開發、智能電子產品創新設計制作等。

就業前景:主要就業于與電子、信息、通信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從事與電子系統、電子信息產品(含智能電子產品)的設計、開發、生產、銷售、維修以及管理等有關的工作,就業崗位包括電子技術應用工程師、可編程數字技術開發工程師、單片機開發工程師、控制系統開發工程師、電子產品測試工程師等。
02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專業是電子信息類最熱門的學科專業之一,也是發展迅速極具活力的一個領域,以5G為代表的無線通信技術、人工智能、云計算和大數據,正深刻影響和變革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衛星通信、光纖通信、微波通信、量子通信都是通信工程的實際應用。據第三方麥可思公司2020年調查,本專業畢業5年后平均薪水位居西安培華學院所有專業之首!本專業2022屆、2023屆畢業生考研率分別高達15%和23%,位居全校理工類專業“考研率”第一!
“省級一流專業”通信工程專業建設成績:
通信工程專業2017年獲批為“省級一流專業”
通信工程專業獲批為“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通信工程專業教學團隊2013年獲批為“省級教學團隊”
通信工程專業獲批“教育部第二學士學位教育資格”
“西北大學-西安培華學院電子與通信工程研究生聯合培養工作站”獲評為省級示范工作站
專業課程《計算機網絡與通信》立項為“省級線下一流本科課程”
專業課程《數字電子技術》與《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兩門課程獲評為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培養方向:移動通信技術應用;移動互聯應用開發;通信芯片設計與應用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開闊的國際視野、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團隊協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較強的自主學習與自我提高的能力,掌握數學與自然科學基礎知識以及現代通信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并具備良好的工程實踐能力,能夠在運營商、互聯網公司、科研院所、設計院、工程公司、監理工程、金融系統、民航、鐵路及政府和大專院校等部門從事通信、網絡、大規模集成電路、智能儀器及應用電子技術領域的研究、設計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設計、技術開發、工程安裝、設備維護、運營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技術型人才。
核心課程:通信原理、現代移動通信技術、數字信號處理、計算機通信與網絡、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數字程控交換技術、嵌入式系統設計與應用、人工智能應用、移動互聯應用創新設計與開發、光纖與衛星通信技術、FPGA通信芯片設計、計算機通信與網絡綜合實訓等。
專業特色:強化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培養企業急需人才;以工程教育認證要求,推進應用型課程改革;豐富的專業第二課堂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就業方向:本專業主要從事電子、通信、計算機網絡與信息服務等方面的技術研發、工程設計、設備制造、工程督導、運營維護和項目管理等工作。就業崗位包括比較緊缺的、薪酬較高的芯片設計與應用工程師、通信系統技術工程師、電子技術應用工程師、通信業務與設備軟件開發工程師、網絡規劃與優化工程師、計算機網絡工程師、移動互聯應用軟件工程師、嵌入式系統軟硬件工程師等,或優先進入合作高校攻讀研究生。
03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國家戰略性新增特設專業
西安培華學院新工科特色專業
教育部產學研協同育人實施專業
華為ICT學院重點建設專業
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之一
培養目標:培養學生數據采集、數據管理、數據處理、數據系統開發運維、大數據組件應用能力;訓練學生數據思維能力,海量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數據建模、數據挖掘和AI算法應用能力;鍛煉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業務問題的能力。


課堂授課:《面向對象程序設計》、《Python程序設計》、《數據庫原理與應用》、《Linux操作系統》、《大數據技術原理與應用》、《數據采集與預處理》、《網絡爬蟲技術》、《Spark大數據處理框架》、《Flink大數據流式計算引擎》、《應用統計學》、《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大數據可視化技術與應用》
實踐課程:《專業認知實踐》、《大數據技術應用綜合實訓》、《大數據分析與數據挖掘綜合實訓》、《人工智能應用綜合實訓》、《專業實習》、《畢業實習》
師資團隊:本專業有正高級教授2名、副高級教授與高級工程師8名,講師與工程師5名;具有行業企業背景的雙師型教師占比45%。本專業還聘請多名校企合作企業(華為、美林數據、泰迪、四維數邦、氣象局等)行業專家做企業導師。
就業方向:互聯網、工業、政務、電信、交通、金融、醫療、教育、營銷廣告等行業中從事大數據處理、大數據分析、大數據管理相關職位;
考公、事業單位:工學專業、計算機大類、專業不限的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崗位;
考研深造:報考數據信息類、計算機類、統計類、數學類等相關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研究生或出國深造。
04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西安培華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五星級專業。于2003年開始本科招生,是學校首批開設的本科專業。2019年,獲批為學校首批應用型特色一流專業。2020年,獲批為陜西省一流本科專業。
培養方向:移動互聯系統設計與開發,網絡安全,數據挖掘,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
培養目標:培養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職業道德、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能較好地掌握自然科學基礎知識以及計算機、網絡與信息系統相關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了解計算學科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掌握計算學科的基本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具備包括計算思維在內的科學思維能力和設計計算解決方案、實現基于計算原理的系統的能力,并能在計算機相關行業(或部門、崗位)、科研部門、企事業單位、教育單位及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計算機方面的教學、科學研究、應用設計、開發、調試及維護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技術型人才。
專業特色:緊密結合計算機技術的最新發展趨勢和方向,面向產業、面向先進技術、面向核心崗位需求,引入行業企業專家參與研討及論證人才培養方案。遵循國際CDIO高等工程教育及新工科建設的理念及內涵,結合應用能力培養的三個目標層次(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及專業能力—>應用實踐能力及職業能力),建立了符合學生發展需要、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教學體系。對應于Java工程師、數據分析師、嵌入式開發工程師、Android工程師及網絡工程師等核心職業崗位,以專業鏈與產業鏈、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緊密對接為目標,突出應用及工程實踐能力訓練。實現知識結構、能力培養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匹配。


課程體系:面向對象程序設計、Java Web程序設計與開發、數據庫原理與應用、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與通信、單片機開發及應用、Web前端應用設計與開發、軟件工程、Android程序設計、嵌入式系統開發、微信移動應用開發、UNI-APP開發技術、移動互聯應用創新設計與開發、Python程序設計、大數據分析與應用、人工智能、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等。


實驗室條件:本專業新建有計算機綜合創新實驗室,該實驗室包括華為鴻蒙移動互聯創新開發平臺、智能制造實驗平臺、智能控制與人工智能實訓平臺、智能安防應用終端實訓平臺、智能交通實訓平臺、智慧醫療開發實訓平臺,具有大量高檔的教學及科研設備,涵蓋了當前計算機領域核心、前沿及主流的應用方向,包含了鴻蒙移動互聯、嵌入式、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機器人等技術??砷_展設計性、綜合性、自主性及研究性的實踐項目教學,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強化學生應用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及創新思維的培養,為高素質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提供了重要支持及保障。
05軟件工程
西安培華學院軟件工程專業2016年獲教育部批準,并于當年開始面向全國范圍招生,學制4年,畢業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方向:大數據與互聯網信息系統開發;項目管理與系統集成;軟件與金融系統開發。
專業特色:本專業采用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人才培養模式,以行業和產業需求為目標,以工程應用技術為培養方向,以Java企業級應用開發和大數據應用開發為主導,形成基于大規模軟件開發的工程技術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為核心的專業培養特色。注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與軟件企業共建校外實習實訓中心,實行雙師制管理模式;在學習基本理論和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專業認知、工程實踐應用、專業實習等對工程應用理念、工程開發方法進行培養,打造適合工程領域發展需求的軟件人才。

基礎課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技術、Python程序設計、數據采集技術等。
核心課程:Java Web程序設計與開發、Java框架編程技術、微服務分布式架構開發、Web前端開發技術、微信移動應用開發、數據采集技術、大數據分析與應用、Hadoop大數據平臺應用、軟件工程、軟件項目管理、軟件測試等。
實訓課程:Web前端項目綜合實訓、軟件項目綜合實訓、大數據分析項目綜合實訓等。在課堂實驗實訓教學過程中,使用華為公司大數據實驗平臺、美林公司Tempo數據分析等平臺作為實驗環境,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的效率。

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本專業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煤航測遙感集團有限公司、美林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一盞科技有限公司、陜西天潤科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華清遠見科技信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廣州粵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等多家知名IT企業開展深度校企合作,通過創建高標準校內外實踐基地、校企共建實驗室、企業進課堂、舉辦企業項目訓練營等多樣化校企合作和協同育人的新模式,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的環境和機會,滿足本專業學生的校外實踐教學需求,解決學生就業時缺乏實踐經驗的問題,強化學生的工程知識,全面提升個人動手能力。